技术交流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技术交流
功能纺织品
时间:2020-09-18   来源: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节 概述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制品的种类变得丰富多彩,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功能性的纺织品,追求生活环境的清洁性和舒适性,大多数的纺织品制造者都着眼于这个动向,不断地研究,力求更多地增加纺织制品的功能。

微生物平时不引人注目,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病菌、霉菌等都属微生物,其中每年的流行性感冒、痢疾、霍乱等传染病,手足癣等皮肤病,也都是由细菌和病毒所引起的。可以说,微生物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对人体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因此人们开始研究探索隔离、抑制、消灭这些致病微生物的方法。抗菌整理剂和抗菌卫生加工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抗菌卫生加工通常是依靠抗菌剂来完成的。抗菌剂又称抑菌剂或杀菌剂,它的用途已广泛地涉及到了食品、日用化妆品和纺织品等各个工业部门。其中对于专供纺织品整理加工用的抗菌剂,为了更确切地反映其功能,人们已习惯称它为抗菌防臭(整理)剂(anti-microbial and anti-odor agent),或称为抗菌整理剂(Antibacterial finishing agent)。在美国,纺织品用的抗菌防臭整理剂要经过严格的化学品安全审查才能应用。例如,美国Dow Corning公司开发的DC-5700产品,据称其开发历经25年的时间,其中毒性试验花了15年才获得投放市场的许可证(U.S.EPA No.34292)[1]

抗菌卫生整理是应用抗菌防臭剂来处理织物(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织物),从而使织物获得抗菌、防霉、防臭、保持清洁卫生等功能。其中应用的抗菌防臭剂能够不改变纤维制品的原本功能(保温性、运动性、舒适性、美感等),而改良纤维制品对微生物的抑制性能。其加工目的不仅是为了防止织物因为被微生物沾污而受到损伤,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传染疾病,保证人体的安全健康和穿着舒适,降低公共环境的交叉感染率,使织物能够获得卫生保健的新功能[2]

抗菌卫生整理织物可广泛用于医院、宾馆、家庭的床单、被套、毛毯、餐巾、毛巾、鞋里布、沙发布、窗帘布、医用职业装、食品和服务行业的工作服、部队的服装以及绷带、纱布等。可见,抗菌卫生整理加工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第二节 织物卫生微生物学

卫生微生物学是随着预防医学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微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如何影响人类健康,并研究如何消除微生物的危害。卫生微生物学所涉及的学科范围领域十分广阔,其中微生物生态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把与织物有关的卫生微生物学称为织物卫生微生物学。[3]

一、卫生微生物学

1、皮肤、织物与微生物生态学

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带有无数微生物,如附着于两手的细菌有的时候竟超过106个/cm2,存在于人头皮上的微生物约为1.4×107个/cm2,上半身的微生物约为50-5000个/cm2,1克粪便中的活菌数可达109-1011个,由此可知,人体下半身皮肤上的微生物将更多!

病人身上微生物分布表如下:

表1.从感染病人身上分离出的微生物的分布

 

引起感染的微生物

数量

百分比/%

革兰氏阴性菌

大肠杆菌

331

22.7

绿脓杆菌

106

7.2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属

7

0.5

其他革兰氏阴性菌

355

24.3

革兰氏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282

19.3

A型链球菌

25

1.7

其他菌

355

24.3

合计

1461

100

从表1中可以看出,细菌感染多半是由与粪便污染有关的革兰氏阴性菌所引起的。

 

另有介绍:多人共用的毛巾是眼科传染疾病(如沙眼、结膜炎)、呼吸器官传染疾病(如结核、白喉、流感等)的传播媒介。理发店的毛巾、旅馆的卧具、浴衣等是白癣、疥癣等皮肤病以及痢疾、肠伤寒、性病、霍乱传播的媒介。传染病菌的抵抗力很强,并可以长时间生存繁殖,采用一般洗涤方法难以将其清除。

在高温或劳动时,人体出汗量可达0.5-2.0kg/d,汗的固体成分为0.3%-0.8%,其中1/4为有机物。汗液本身并无臭味,但可为内衣和袜子等吸收,微生物在其中繁殖,将汗及其与皮脂、表皮屑混合物含有的尿素、高级脂肪酸、糖分、蛋白质等分解,产生大量的氨基物质等带有刺激性味道的气体,这就是臭气产生的原因。此外有人研究发现袜子释放臭气的程度与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棒状杆菌的数量有关。

2、水的卫生微生物学

自然水体中广泛存在着微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藻类、钩端螺旋体、原虫等,这些水中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植物、动物及人。海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泉水虽然其物理及化学等性状不同,但一般均能提供微生物适合的生长环境。

淡水中生活的细菌与土壤有很密切的关系。水暴露于土壤,故其中的细菌与土壤中的细菌不易明显分界。地下水由于土壤过滤的结果,营养成分相对较少,细菌也比地面水(河、江、湖)少。地面水常被污物所污染。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粪便并附有细菌。在Kiel污水调查中,腐生菌量高达1.6×107个/ml,此外还有病毒及噬菌体。

水是传染病的重要传播介质之一,特别是肠道传染病,由水引起的疾病流行或爆发屡见不鲜。能够通过水传播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原虫、蠕虫、霉菌等。这些病原体多从人或动物的粪尿排出,通过污水排放、土壤经雨水冲洗等直接或间接地污染各种水源。致病菌在自然水中一般可以存活一段时间,某些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其中生长繁殖,例如副溶血弧菌及霍乱弧菌。

日常生活中,衣物的洗涤通常是依靠淡水进行的,有上述可见,要想真正洗涤干净,必须使用纯净的水源。这也是抗菌纺织品具有广阔潜在市场的原因之一。

3、医院内感染及公共环境感染

医院内感染是指任何在医院内得到的感染,它是医护人员感到十分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儿科病房、烧伤病房、特别监护病房、外科病房等更为突出。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个问题也没能得到充分解决。据资料介绍,美国、瑞士每年发生的医院内感染约占住院病人的5%,每年约200万人发生医院内感染,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达十亿美元之巨。我国有15亿人口,医疗条件较差,由医院内感染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医院内感染是一个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的问题。

造成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见下表:

表2.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类别

名称

对医院中病人的病原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和微球菌

链球菌  A组

B组

C和G组

肠球菌

其他非溶血型链球菌

厌氧性球菌

P

C

P

C

P

C

C

C

厌氧

性杆

梭状芽孢杆菌

破伤风杆菌

无芽孢革兰氏阴性杆菌

C

C

C

革兰

氏阴

需氧

杆菌

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

致病性大肠杆菌、

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克雷博氏菌属、沙雷氏菌属、肠杆菌属、绿脓杆菌、及其他假单胞菌、脑膜败血性黄杆菌、不动杆菌

P

 

C

 

其他

细菌

白喉杆菌

李斯德氏菌

结核杆菌

百日咳杆菌

P

C

P

P

注  P为致病微生物;C为条件致病微生物

 

医院用织物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媒介。在调查中,医用纱布、绷带等也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介质,人们迫切希望抗菌卫生整理织物能早日应用于病房、手术室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服等,以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深圳洁尔爽卫生服装厂(www.jlsun.cn)从1994年开始,致力于推广抗菌医护职业装、抗菌防血污手术服及其他抗菌医用纺织品,调查结果显示其对降低医院内交叉感染率具有明显的作用。JLSUN(R)医用服装受到医院的普遍欢迎。

4、药品、食品及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的污染不仅可以使药品、食品、化妆品的质量降低,而且,可以引起药品、食品、化妆品来源的感染,带来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医药品,主要是以治疗为目的,以病人为对象,在机体防御功能处于低下的情况下,一些条件致病微生物同样会引起患者的严重感染。

表3.WHO对医药品的微生物学评定标准

制剂

活菌数及特定菌

注射剂、眼药、应用于无菌状态的体腔、严重烧伤、溃疡等局部制剂

1g或1mL制剂中不得含有活菌

应用于有损伤的皮肤、

耳鼻咽喉等粘膜患部

1g或1mL制剂中活菌数不超过102,不得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菌、绿脓杆菌

除上述及生物制剂外的所有制剂

(生物制剂除外)

1g或1mL制剂中活菌数不超过103,真菌(包括霉菌、酵母)数不超过102,1g或1mL不得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菌、绿脓杆菌

我们再来考虑一下微生物对于食品卫生方面的影响。在这类环境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异味,而是会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这种危害最好的实例就是抹布、毛巾及厨师的衣物等。以厨房毛巾为例,它在洗涤周期内要使用几小时甚至可以长达一周,并且经常处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之中,而且一天内会被不同的人使用几十次。因此它会与被擦拭物体表面的许多种细菌和真菌相接触,直接影响了厨房食品的卫生水平,从而造成食物中毒等交叉感染问题发生几率的增加。

5、织物与微生物

人们使用的纺织品中一般都存在着微生物,它们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繁殖,促使人体皮肤感染并使沾有汗水和人体分泌物的织物产生恶臭。霉菌的繁殖使织物产生霉斑及色变,造成天然纤维降解,尽管合成纤维不能为微生物降解,但它的吸湿性差,其卫生性能更低劣。此外,不同类型的织物上存留的微生物也不同。

最近研究证明,合成纤维织物通常比天然纤维织物更适宜细菌的繁殖。在对棉、涤棉、涤纶和丙纶织物的研究中发现,在纯棉织物上(尤其是针织物),比涤棉混纺织物和纯合成纤维织物存留的产臭气菌(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属)和皮肤癣菌类真菌少。在对羊毛毯、纯棉被单、针织内衣、毛巾和纯棉耐久压烫织物的研究中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在纯棉耐久压烫织物上存留量最小,在羊毛毯上的存留量最大。锦纶60/棉40混纺织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后,棉被选择的降解,即使洗涤后也是如此。但是由于没有对纯棉织物及锦纶织物做这个试验,无法确定棉选择性降解是由于细菌长期存留,还是由于锦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抵抗能力。

在接种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棉或毛织物、衣服、毯子上,对通常使用的干洗剂(石油类干洗剂、四氯乙烯)和干洗过程的杀菌作用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洗之后的织物上和没有薄膜过滤器的干洗机内的干洗剂中,许多细菌仍然活着。一定数量的细菌从污染的脏衣服上迁移到干净的衣服上。普通的冷水洗涤对去除有害微生物根本无效,必须采用漂白消毒等方法才能有效,而对部队等单位频繁的特殊洗涤是不可能的。

临床研究指出,穿着合成纤维袜子者脚部感染的可能性比穿着天然纤维袜子者的大,从接种病菌的尼龙袜子上没能洗去趾间癣菌。日本学者把尼龙、丙纶、涤纶、腈纶、纯棉和羊毛袜子给成年男女穿用1-2个月,发现细菌在涤纶、丙纶袜子上最多,在羊毛、棉袜子上最少,而水溶性污染物含量则相反。这说明棉、毛袜子对汗液等水溶性污染物能很好地吸收,而合成纤维制的袜子吸汗能力差,皮肤表面残留的污物在袜子里的高湿高温条件下,微生物就容易繁殖。日本另有资料介绍,在高相对湿度下(80%以上)微生物急剧繁殖增长,低相对湿度下(10%以下)细菌生长几乎停止。美国人研究了病毒在棉、毛织物上的生长情况,发现羊毛织物比棉织物更适宜病菌存留。在对接种病毒的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洗涤实验中发现,经过洗涤织物上的病毒数量明显地减少。尽管织物类型不是病毒在织物上存留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但是洗涤后尼龙内衣上的病毒最少,羊毛毯上的病毒最多。

二、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人类与微生物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适量的或有益的微生物可以给予我们很多恩惠。如酒类、酸乳酪、醋和酱油等调味品、维他命和抗生素等药品就都是受益于微生物的功劳。而另一方面,过多的或致病微生物一旦侵入人体,就会给健康带来严重的隐患。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微生物主要就是指这些可以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病毒、细菌、真菌和霉菌。在本节所涉及到的各种微生物都是与纤维制品有密切的关系的。它们附着在我们的内衣、家用纺织品等各种纤维制品上,引起霉斑、色变,甚至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1、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必须藉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按结构、组成可分为三大类,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过去称蓝藻或蓝绿藻),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1)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原生生物,在温暖和潮湿的条件下,它们的生长是非常迅速的。此外,细菌大类中的亚属包括革兰氏阳性菌(例如奥里斯葡萄状球菌属),革兰氏阴性菌(例如大肠杆菌)。一些细菌类型是致病的,而且会引起交叉感染。

2)真菌和霉菌

真菌和霉菌是生长速度相对较慢的复杂的微生物。它们沾污纤维,并且会影响织物的外观等性能。pH6.5为真菌生长的最适pH值。

3)藻类

藻类是一类多细胞微生物,它的生长需要依靠持续的水和阳光。它可以在织物上生长,并在织物上形成深色的斑点。藻类生长的最适pH值的范围是7.0到8.0。

4)病毒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性生物,其核心由核酸构成,外部则由蛋白质壳紧紧包裹。核酸内储存着病毒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病毒的遗传、变异、繁殖和对宿主的传染性。由于病毒是专性寄生生物,它必须通过吸附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才能存活与自我复制。病毒对人类的攻击具有它的特殊性和危害性,如口蹄疫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4]

目前抗菌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但在征服传染性病毒方面,却始终是现代医学卫生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本章中,将特别利用专门的一节,对抗病毒整理和抗病毒纺织品进行讨论。

2、微生物的危害

相对于自然界而言,人的皮肤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基。一般情况下,在人体皮肤表面,正常的细菌和真菌的个数是每平方厘米100-2000个。在这个数量范围内,它们不会危害人类健康,也不会产生异味。不仅如此,人们皮肤上的一些常驻菌还可以起到保护皮肤,使之免受致病微生物危害的作用。但是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微生物中的菌群失调,它们中的少量致病菌就会迅速地以几何方式繁殖,1、2、4、16、256……依此类推,通常每20分钟繁殖一次,因此8个小时之内,一个细菌就能繁殖160万个后代。[5]并且这些细菌和真菌会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生殖道黏膜进行传播,从而对人体造成危害。

常见的由微生物引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会带来异味和污染问题

细菌及真菌的繁殖需要三个基本要素:营养、适宜的温度及湿度。人体及人类生活的大部分环境都具备了以上这三个条件,所以细菌和真菌就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得到良好的生长和繁殖。

汗臭、腋臭、脚臭等典型的异味都是由在温暖潮湿环境中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所引起的。微生物吸收人体皮肤分泌物和汗水中的营养成份,并通过新陈代谢产生出刺鼻难闻的气味。

我们就以刚洗涤的衣物或被褥为例,用日常的标准来看应当是干净卫生的。干净的身体穿上干净的衣服便清爽地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但是,衣服、身体及我们呼吸的空气都是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的,都含有一些正常菌群。在接下来的8-12个小时里,我们的身体会出汗(其中含有营养)并保持一定的温度。绝大部分的湿气及热量会通过衣服散失到大气中。我们的皮肤、衣物都为真菌/细菌的生长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在致病菌的繁殖和传播过程中,纺织品总是一个重要的媒介。这些衣物被很多汗液、皮脂以及各种其它人体分泌物所沾污,同时也会被环境中的污物所沾污。在8-12小时的工作后,吸取了大量营养的细菌/真菌的数量会急剧增加,这就导致了异味的产生。

例如,在职员的生活方式中,上午8点离家,下午5时下班,其间为9小时,拿鞋子中来说,若达到适度的环境,则鞋子中的细菌数可增加到10万倍以上。与图1相对照,在中午前后,即4小时左右,人体就产生恶臭气体。在增值曲线3、4范围中,即在9小时左右,无疑会产生恶臭。这一点与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相一致。

 

 

                       总菌数

                   

                          5   

                    4        6

 

           3          活菌数  

7  

 

1  2

 

 

        菌数:                   4     5   6

 

   以对数              3         活菌     7

  刻度表示   1   2   

       

                 4       8       12      16      20

                           4       8       12      16      20      24

培养时间(小时)

1、潜伏期      2、诱导期      3、对数繁殖期      4、繁殖减速期                               5、静止期       6、死亡加速期      7、对数死亡期

图1.细菌的繁殖曲线

即使每天洗涤,在一天中,细菌繁殖仍造成许多不利情况。袜子、内衣即使每天洗涤,也会产生这种情况,更不用说睡衣、床单、褥子等洗涤次数较少的纺织品了。此外,像运动衫一类在大量出汗的场合穿着的衣物,短时间内细菌繁殖,产生很多臭味,造成心情不愉快。抗菌卫生整理加工至少可减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由于不良气味所引起的不愉快。

2)真菌的大量繁殖造成香港脚、浴室发霉和床褥真菌感染

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有十万多种。现在已知的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菌约有270余种,其引起疾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浅部真菌可侵犯毛发、指(趾)及皮肤,而深部真菌则可以侵犯心、肝、脾、肺、肾、脑、血液、胃肠、骨骼等器官和系统,死亡率高。

真菌的大量繁殖造成多种皮肤病的发生,而且会导致浴室、床褥、墙壁等发霉。这是因为真菌的生长需要温和潮湿的环境。我国的沿海地区及大部分内陆地区都是这样的气候,随着全球化的温室效应以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安装了空调,使居室的温度一年四季都适合真菌的生长。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流行的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绝大多数都是天然纤维产品,如棉纤维比化学纤维更容易受到微生物的影响,因为棉纤维多孔亲水的结构可以保存住大量的水、氧气和营养物质,这些都为真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真菌要比细菌繁殖慢,但不易洗掉。因为它们能耐普通洗涤,所以难以根除。

3、常见的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志贺氏菌属

为革兰氏阴性、需氧、无芽孢、无动力的杆菌。它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许多细菌性痢疾的暴发都是吃了被污染的食品、牛乳和水所致。该属细菌的感染剂量小,10个细菌即可产生症状,在菌浓度不高时仍有可能引起人群感染。

2)埃希氏菌属和肠杆菌属

生活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埃希氏属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食品中重要的腐败菌。埃希氏菌属和肠杆菌属均属于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是引起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

该菌外形杆状,周身具鞭毛,能运动,往往在初生儿或动物出生数小时后即进入肠道。除某些菌株能产生肠毒素,使人得肠胃炎外,一般不致病。大肠杆菌能合成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K,但当人或动物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大肠杆菌侵入人机体其他部位时,可引起腹膜炎、败血症、胆囊炎、膀胱炎及腹泻等。

3)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属是一群抗原构造、生物学特性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沙门氏菌对人体的感染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伤寒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伤寒和副伤寒病,这些致病菌只对人类有致病性。另一种是由多种沙门氏菌所引起的有发热症状的急性胃肠炎,如食物中毒。

对于许多沙门氏菌,人和多种动物都有易感性,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人体一旦感染上,可引起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和败血症等严重疾病。沙门氏杆菌的致病一是细菌本身,二是其产生的毒素。由毒素引起的疾病称食物中毒。食入毒素后,潜伏期很短,在几个小时内即可发病,来势凶猛,但恢复快。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潜伏期长,一般要经过3—4天,缓慢起病,发热时间较持久,除侵害胃肠外,还可侵犯其他脏器,以致引起败血症。

4)假单胞菌属

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单毛或从毛,有动力。绝大多数是弱毒或无毒的细菌,仅有一部分是动植物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常见于土壤、水、器具、衣物、动植物体表以及各种含蛋白质的食品中。本属细菌种类很多,达200余种。下面仅介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能产生多种与毒力有关的物质,如内毒素、外毒素A、弹性蛋白酶、胶原酶、胰肽酶等,其中以外毒素A最为重要。绿脓杆菌感染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和组织、常见于烧伤或创伤部位、中耳、角膜、尿道和呼吸道。也可引起心内膜炎、胃肠炎、脓胸甚至败血症。

5)微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

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单个,成对,不规则的团块或成堆。通常无动力,不形成芽孢。有些菌能在低温环境中生长,引起冷藏食品的腐败变质。某些菌株能产生色素,在这里主要介绍金黄色葡萄球菌。

人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约1-8小时,平均为3小时),就会产生肠毒素,引发食品中毒症状。主要症状为:呕吐(一定发生)、腹泻、下痢、腹痛、虚脱,大部分都不会有发烧症状。症状会持续24小时到数日,死亡率几乎为零,但对病人及老人则有威胁。

6)链球菌属

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成短链或长链状排列。无芽孢,无鞭毛,多数无荚膜。需氧或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

A型链球菌是最常见的一种链球菌。在美国每年导致一千万例链球菌性喉炎、轻度皮肤感染。链球菌性喉炎如果不经治疗将可能导致风湿热甚至风湿性心脏病,在全球有一千二百万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每年有四十万人因此死亡,多数在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链球菌A感染是比较罕见的链球菌坏死性肌膜炎,俗称食肉病,以及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7)白色念珠球菌

白色念珠球菌是人类易感的一种真菌。白色念珠球菌这种感染性菌一旦侵入消化系统,健康的微生物系统就会发生紊乱,营养吸收受到限制,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由白色念珠球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是鹅口疮。这种疾病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在体弱的成年人中亦可发生,主要原因是长期慢性病自然抵抗力低差,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使口腔内的菌群失调,微生物自然平衡力受到干扰,这种真菌就会失去控制地大肆繁殖。

第三节 抗菌纺织品的发展概况

2003年,中国经历了一场由病菌引起的浩劫。非典型性肺炎铺天盖地而来,在这场与病魔的殊死搏斗中,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从此次全球“非典”疫情的分布状况来看,人口密集的日本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非典”流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长久以来的预防措施比较到位。日本在日常预防疾病方面很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在生活用品和公共设施上普及抗菌材料。抗菌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在日本通过二十多年来的普及,已经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并且没有出现安全性等问题。

因此从长远预防病菌的角度来看,“后非典时代”除了应该延续业已形成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不断增强人民的体质以外,社会公众选择和使用经过抗菌处理的制品,为全社会营造出一个安全、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也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有效途径。

一、抗菌织物的发展概况

抗菌卫生整理在美国等被称为抗细菌整理和抗微生物整理;在日本被称为抗菌防臭加工。

虽然抗菌纺织品的种类繁多,但其生产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方法是将抗菌剂添加到成纤聚合物中,采用共混纺丝法制成抗菌纤维。共混纺丝法是在纤维聚合阶段或纺丝原液中加入抗菌剂,制得抗菌纤维的方法。该方法的好处是无需进行后整理,成本较低。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抗菌整理剂进行后加工处理的方法。后整理加工法是将抗菌剂与纤维结合,从而使纺织品具有抗菌的功能。在对市面上的大量抗菌纤维和织物进行的对比实验中证实: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的抗菌棉织物的抗菌耐久性明显好于抗菌合成纤维。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纤维芯层的抗菌剂不能迁移到纤维皮层,起不到抗菌作用。解决该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制成皮芯结构的抗菌纤维——即在皮层加入抗菌剂,芯层则为普通纤维。但是抗菌剂的添加量不能过大,否则会严重影响抗菌纤维的物理指标。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大大限制了抗菌纤维的抗菌效果和使用范围。因此,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抗菌纺织品都是通过后整理的方法制成的,大约占其总量的80%。

距今4000年前,在埃及用经过某种提炼之草药浸渍处理的包木乃伊布,久历沧桑,依旧不霉不腐,可谓是抗菌防臭加工的起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丹麦科学家从毒气受害者伤口不易化脓这一现象得到启示,由此开始了杀菌剂的研究。据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部分德军军服经过杀菌剂处理,明显降低了战场上伤病员的二次感染。战后,美国和日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寻求抗菌织物的发展。

1955年左右,市场上曾一度出现过称作卫生加工的抗菌防臭加工制品,但由于技术上的缺陷,很快就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抗菌整理剂的大规模开发阶段是在1960年末期至1970年初期,这阶段开发的抗菌剂主要是:

l          有机汞化合物:如吡啶油酸汞、苯基油酸汞、烯丙基三嗪汞。

l          有机铜化合物:如羟基萘酸铜、五氯苯酚铜、8-羟基喹啉铜。

l          有机锌化合物:如五氯苯酚锌、萘酸锌、水杨酸锌等。

l          有机铅化合物:如三丁基醋酸铅、硫化甲基铅、五氯苯酚铅等。

l          有机锡化合物:如三丁基醋酸锡、二甲基月桂基醋酸锡、三丁基丁酸锡。

l         

 
走进洁尔爽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产品检测 技术交流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公司简介
公司采风
企业文化
荣誉认证
领导关怀
全国纺织抗菌研发中心
公告信息
企业动态
行业资讯
卫生整理剂
健康功能材料
穿着化妆品
防护整理剂
染整新材料
功能新材料
检测报告
环保认证
生态检测报告
技术论文
技术讲座
人才战略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2005-2020 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05006376号-3  热线电话: 400-6500-939